|
樓市庫存或達峰值 地方官員稱房價沒漲即是跌
|
http://m.t3home.cn 發(fā)表日期:2011-5-26 10:33:38
蘭格鋼鐵 |
大量商品房滯銷,北京通州區(qū)域正面臨著過去不曾想象的尷尬。
據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顯示,截至5月24日,通州商品房庫存已經超過兩萬套。數(shù)據顯示,通州最近1年來商品房預售項目合計為30個,提供的房源套數(shù)合計為10695套,簽約套數(shù)僅為3090套,簽約率不到3成。其中有10個項目的簽約率不足1成。
而此前的2009年至2010年間,通州區(qū)曾是北京房價飆升最快區(qū)域,從均價8000多元/平方米到25000元/平方米,通州房價用一年多時間漲了3倍。曾幾何時,通州新城規(guī)劃被開發(fā)商熱捧為“超越浦東、接近迪拜”。而如今,“漲價明星”有可能成為降價帶頭羊。據本報記者了解,通州區(qū)部分樓盤已難以承受重壓,有降價打算。
與此同時,包括期房和現(xiàn)房在內的北京全市商品房庫存,也悄然爬上了10萬套關口。這是繼今年1月18日后,4個月來首次突破10萬套。
不僅僅是北京,采訪中本報了解到,全國各個城市庫存量均在爬升。盡管還沒有到達2008年的峰值,但業(yè)內資深人士認為,按照目前增長趨勢,一線城市庫存量今年完全有可能實現(xiàn)甚至超越歷史高峰。
采訪中常年跟蹤房產市場的長城證券分析師劉昆等人預言,樓市去庫存時代已經到來。
無可回避的庫存壓力
令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記憶猶新的是,2010年上半年,他曾接到建委相關人士的電話。那時北京市可售住宅存量不足5萬套,其中能銷售的只有3萬套,而按照往常非調控年份,北京每年要消化16-17萬套的住宅,這意味著當時的庫存3個月就能消化完。
所以,電話另一端,建委負責人非常著急,希望能找到迅速增加供應的辦法。后來人們可看到,調控不能說不嚴厲的2010年,北京房價仍舊大幅上漲。
對于當前北京10萬套的庫存量,潘石屹認為,約相當于7至8個月的消化量,不會對市場產生實質影響。
一個數(shù)據是,2008年,北京市商品房庫存曾一度超過14萬套。但他并沒有否認庫存量正在持續(xù)增加的趨勢。
庫存量的增加,給市場帶來了巨大壓力。
庫存或達峰值地方官稱房價沒漲即是跌
“在政策高強度、存貨高企和景氣下行的背景下,地產行業(yè)已開始進入去庫存時代!眲⑴袛。
中金公司也提出了相似觀點。
中金不久前披露的專門報告認為,4月份以來各城市庫存去化月數(shù),已接近或超過2010年全年高點,隱含著樓盤銷售去化率并不如人意,同時開發(fā)投資數(shù)據還維持高位增長,意味著開發(fā)商資金面在持續(xù)惡化,開發(fā)商延遲推盤等舉措只會拉長行業(yè)調整時間,很難博弈到市場反轉。
在此局面下,全面性的降價潮是否會來臨?
三季度降價可期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房價調控博弈中,地方政府執(zhí)行力度被認為是決定房價漲跌的關鍵因素。
但現(xiàn)實是,部分地方政府的抵觸心態(tài)相當明顯,甚至私下對中央政府滿腹牢騷。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方政府發(fā)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抑制不住憤怒,他指出,把房價下跌作為調控的目標是片面的,“衡量房價高低的另一個維度是收入,為什么短期內不讓收入大幅上升?”他說。
他認為,在CPI上漲的背景下,房價沒漲就已是下降。持這種觀點的人在開發(fā)商中不在少數(shù)。
該新聞發(fā)言人稱,調控本身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而博弈需要時間。他認為,現(xiàn)在還不到評估調控效果談論結論的時候,評估效果至少要等到三季度。
他坦言,民眾不要指望房價會發(fā)生快速下降。從他們監(jiān)測的目前入市項目看,這些項目受區(qū)域以及去年高價拿地影響,地方政府能把房價控制在不漲的態(tài)勢,就說明調控已經見效了。
北京四季房展研究院副院長鄭向東認為,就目前整體市場而言,價格明顯受到供給的結構性因素影響。雖然個別樓盤已開始降價,但在整體統(tǒng)計數(shù)據上看不到明顯下調,入市的高端樓盤較多,郊區(qū)樓盤相對較少,平均價格比較平穩(wěn)。
不過,據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分析,如果成交量持續(xù)下滑到一定程度,總會有開發(fā)商因為資金問題撐不住,他預計年底就會出效果。
“目前之所以一直沒有降價,主要與開發(fā)商的心態(tài)有關。開發(fā)商總是覺得限購政策是短期政策,不是長期政策。目前沒降價,說明開發(fā)商資金上仍然扛得住,在融資收緊的背景下,資金主要依賴銷售,撐不住的時候就會降價促銷!
潘石屹稱,目前住宅成交惡化情況非常嚴重。“我們有15套房子放到網上去競拍,其中有3套是住宅項目,最后住宅的成交價僅達到預期的75%,而其余的商鋪寫字樓都是最高限價成交,最快的5秒就秒殺了!
不管開發(fā)商實際處境到底如何,一些專家開始呼吁其降價的決心。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就明確表示,當前住宅市場正處于價格的下行通道,理性的開發(fā)商面對中央政府強硬的調控決心,加快銷售才是首選。但他同時坦言,受預售款監(jiān)管、按揭放貸速度延緩等政策影響,加快銷售又得不到錢,開發(fā)商也面臨著困局。
超預期政策出臺?
巨大的庫存壓力下,關于限購政策是否會在年底退出,坊間有很多猜測。
頗具代表性的是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的觀點。他認為,年底會有某種政策上的變化。李稻葵說,今年對房地產市場來說是革命性的一年,限購政策會讓大部分城市的房價平穩(wěn)下來,甚至略有下降,到年底前調控的目標就有可能實現(xiàn)。
“到時包括濟南在內的許多城市可能會逐步退出限購政策,或者采用更加靈活、更加精確、誤傷比較小的政策替代限購政策。”
趙曉則持相反的觀點,他認為當前房地產走勢仍以橫盤振蕩為主線,以微降為趨勢。而這與中央調控目標仍有距離,不排除調控加碼的可能性。趙曉認為,調控加碼有兩個方向,一者出臺新的政策,二者從嚴執(zhí)行現(xiàn)有政策。
鄭向東也對限購政策的持續(xù)性表示樂觀。他預測,限購政策在北京這樣的城市至少會持續(xù)兩年。
地方政府的心態(tài)又如何?前述地方政府新聞發(fā)言人稱,“對于未來是否會出臺調控措施的問題,應該去問中央。這輪調控一直都是地方政府在配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不會主動去出臺調控措施!
5月24日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住房改革與發(fā)展司司長倪虹公開表示,針對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現(xiàn)象,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成果尚需鞏固。
倪虹表示,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是一項長期任務。下一步調控的方向與目標是“三基本、兩協(xié)調、一嚴控”。
倪指出,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需要從增加供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調節(jié)需求、完善差別化稅收信貸政策,加強監(jiān)管、規(guī)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等方面共同給力。
對于什么是影響中國房價平穩(wěn)的因素,倪虹認為,第一是供求;第二是商品的本質屬性也會影響到供需關系,進而影響商品價格。
鑒于住房具有消費品和投資品的雙重屬性,倪直言,當投資性住房需求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正常的住房供需關系被扭曲了,進而價格也可能被扭曲了。
“要想讓房價保持平穩(wěn),達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就要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鼓勵和引導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倪指出。
顯然,巨量的庫存,還要結合商品房投資需求看待;如果當調控政策穩(wěn)妥地卡住了投資需求,消費需求自然順暢浮出,庫存因而得以順暢釋放。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王營荊寶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