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最新報道,雖然787夢想客機的成功試飛預示著波音公司訂單交付,但該公司目前仍為787夢想客機項目在螺栓、鉚釘以及托板螺帽的采購方面費盡心思。
美國密西根大學威廉戴維森研究所日前編寫了一份名為《波音:為緊固件而奮斗》的報告,該報告詳細敘述了波音的高層在錯誤計算關鍵航空緊固件交貨期后,把緊固件供應鏈的時間減短了18個多月。
該份報告的作者MosesLee寫道:“波音公司的工程師們萬萬沒想到,僅占整部客機成本約3%的緊固件,如今卻成為如此棘手的問題。”
據(jù)報道,緊固件的短缺延遲787測試機生產(chǎn)后,波音公司就轉向供貨商管理普通商品主管JohnByrne以及結構標準件的高級經(jīng)理ValerieFeliberti請求給予幫助,以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報告中援引了Byrne的話:“為了保證波音擁有足夠的緊固件來滿足未來生產(chǎn)的需求,從而實現(xiàn)'歷史上最暢銷客機’這一目標,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一定要徹底地改變目前行業(yè)的供應鏈結構。”
Byrne和Feliberti目前正調整一個緊固件采購系統(tǒng),目的是想消除供貨商中變化無常的緊固件定價結構,從而為緊固件制造商提供一個更為準確的需求評估。
復雜的供應鏈以及合并風潮嚴重阻礙了787項目的進程。
早在2001年9月11日,緊固件行業(yè)有六大主要的制造商。但繼全球航空旅游需求的大幅萎縮后,現(xiàn)在僅剩下三大緊固件制造商:美鋁緊固件系統(tǒng)(AlcoaFasteningSystem,簡稱AFS)、精密鑄件有限公司(PrecisionCastpartsCorp.,簡稱PCC)以及LisiAerospace公司。
波音飛機約80%的緊固件都是由這三家緊固件巨頭提供的。
報告稱:“在緊固件企業(yè)的合并風潮中,制造商大幅減產(chǎn)、裁員。最終,許多工廠都被閑置或長期關閉了�!�
然而,緊固件供應鏈的復雜性卻令波音公司尤為震驚。
一般來說,原始設備制造商(OEM)的飛機建造師都是直接從緊固件制造商購進緊固件,或從第三方航空航天分銷商如Wesco,B/EAerospace,以及Anixter等購進產(chǎn)品。一級合作伙伴的產(chǎn)品采購渠道則眾多,包括緊固件制造商、航天航空分銷商、經(jīng)紀行等。
787客機采購控制由集中型向分散型的轉變,開始加重原來就十分復雜的緊固件供應鏈。
此外,波音的計劃又出現(xiàn)了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波音787復合材料“需要眾多新型緊固件,而且這些緊固件必須是不同涂層以及高鈦的�!�
據(jù)報告,制造商們?yōu)榱松a(chǎn)出該類新型緊固件,需在廠里頻頻實驗產(chǎn)品,而且要購進大量的鈦。
Byrne表示,“正因為這樣,787項目使得制造商們在緊固件方面投入的費用以及操作風險都大幅地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