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是人們的基本需求,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住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當年,共產黨打天下靠的是土地革命,從而“喚起工農千百萬”;現在坐江山,就要給老百姓蓋房子,實現“居者有其屋”。蓋好了房子,老百姓心里踏實,社會自然就穩(wěn)定。重慶大規(guī)模建公租房,而且是花園式的,生活和健身設施一應俱全,不少同志看后鼓勵我們,說這是“一大善舉”!∥鮼
重慶市已建立起市場供給與政府保障并舉的“雙軌制”模式,形成了以公租房為主的保障房體系。在全國范圍內,我市公租房有五個顯著特點:一是建設體量大,3年建設4000萬平方米。二是覆蓋對象明確,主要是農民工、大中專畢業(yè)生和城鎮(zhèn)住房困難戶。三是品質較高,配套齊全。四是避免了利益輸送“黑洞”和資金“黑洞”。五是租金便宜!S奇帆
《決定》摘要
建成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改善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條件,大幅減少住房支出。建設、營運、管理好公租房及其配套商用服務設施,為200萬農民工、大中專畢業(yè)生、城鎮(zhèn)住房困難戶提供住房保障。合理布局公租房,完善交通、教育、醫(yī)療、文體、商業(yè)等服務功能,方便群眾日常生活。
市委三屆九次全委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重慶市委關于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把建成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作為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重點措施之一。公租房建設成為我市住房保障體系中的“新主力”。正是大規(guī)模的公租房建設,讓我市成功構建了“保障+市場”的雙軌制住房體系。
目的
公租房解決“夾心層”居住難
自去年2月以來,我市開建公租房至今,目前動工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成功配租了3萬多套,惠及群眾約8萬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博士生導師李崇富認為,近幾年,商品房價格上漲較快,重慶決定建設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解決200萬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實實在在地縮小了收入差距。特別是對年輕人,讓他們在人生起步的時候,不用背上沉重的房貸包袱,可以把收入更多地用在教育培訓方面,未來有更大的發(fā)展前途;用在旅游休閑方面,讓市民的幸福感增加,社會更加和諧。
“公租房的最大意義,在于他解決了一個夾心層的住房問題,是改善民生、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和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的重大舉措,有利于加快解決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困難,改善生活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敝袊鴧^(qū)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楊繼瑞說,公租房還增加了住房供應類型,有利于調控房屋出租市場價格,抑制部分投資性購房需求,同時間接地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租售并舉”可以有效緩解購房者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購房的資金壓力,促進整體房價保持在合理水平。
依據
住房雙軌制實現低端有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住房分配貨幣化的逐步實行,我市住房供應嚴重不足的狀況得到有效緩解。但由于住房供應體制的單一性,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買不起房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公租房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
自1998年我國房改以來,我市用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五種方式開展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一個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敝貞c大學教授曾國平說,有一個階層,他們暫時買不起房,但又不符合這些保障房的保障標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部分人的住房問題越來越突出。
如何解決?從理論上說,就是擴大保障范圍,增加保障房的供應,進而構建保障房與商品房并行的住房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市公租房管理局局長郭唐勇回憶,按照“市場+保障”的雙軌制原則,我市提出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遏制”的住房調控思路,推出公租房這一住房保障形式。
2010年5月,市政府第71次常務會議通過《重慶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公租房的規(guī)劃、建設、分配、使用、管理及監(jiān)督等方面的相關要求和規(guī)定。2010年6月,市委三屆七次全委會把公租房建設列為了十大民生的首要任務。
現狀
3萬多套公租房已惠及8萬人
“我要回去做飯,隔壁的小伙子在義務給娃兒輔導功課。”上周末,記者在首個公租房小區(qū)——民心佳園碰到了張潔,她告訴記者,公租房小區(qū)就像一個大家庭,小區(qū)建了一些QQ群,這些QQ群多則三四百人,少則一百人,大家一起商量,如何互幫互助。
市公租房管理局局長郭唐勇說,自今年4月份首批申請者入住后,該局多次組織大家搞活動,比如周末的露天電影、籃球賽,既豐富了文化生活,也增進了鄰里感情。
自去年2月開工以來,僅僅1年時間,我市首個公租房項目——“民心佳園”一期25棟公租房便走過了從建設到入住的全過程。有人曾將這種建設速度比作當年的“深圳速度”,但參與公租房建設的各方卻清楚地認識到,這不過是創(chuàng)造公租房建設“重慶奇跡”的開始。
本月底,公租房將舉行第三次搖號。經過前兩次的搖號配租,目前已成功配租3萬多套公租房,初步估計,已經惠及8萬人。
郭唐勇說,繼去年開工建設1300萬平方米公租房后,今年上半年又開工建設900多萬平方米公租房,今年全年將有1000萬平方米公租房竣工。
影響
壓力減輕生活質量提高
建設公租房是解決城市中等偏下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讓他們消費結構更加均衡,不“蝸居”,不再當“房奴”。郭唐勇說,當兩批公租房申請者入住后,在走訪中發(fā)現公租房改變了部分入住者的消費結構,讓他們的消費更加合理。
比如,有個年輕人現在住的是單間配套公租房,他原打算買套兩室一廳的新房,父母幫他付首付,但他的工資只有3000元,而月供將達到2700元,如果買房壓力將倍增。但現在公租房一個月租金在400元左右,經濟寬松了,有錢進行教育培訓,以便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就。據悉,他目前正在攻讀研究生。
楊繼瑞說,如果沒有公租房,不少年輕人將省吃儉用買商品房,月供會使他們生活壓力加大。當租住公租房以后,就能夠結余出錢來實現休閑旅游、教育培訓等,提高生活質量。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曾國平也表示,200萬人口租住公租房,總規(guī)模相當于一個中等城市。以食品為例,200萬人每天消耗10元,一個月就有6億元的食品銷售額。
公租房的投資也將拉動經濟增長。郭唐勇說,建設公租房可以形成一筆優(yōu)質的國有資產,帶來穩(wěn)定的財政收入。因為在公租房融資還本付息結束后,每年會產生40多億元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公租房大規(guī)模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建設,會帶動周邊商業(yè)開發(fā),增加財政收入。
郭唐勇還表示,在公租房建設期間,按照房地產業(yè)每投入1元,就可帶動相關行業(yè)8元左右的產值估算,重慶帶動的資金將超過6000億元。與此同時,房地產除直接帶動30多個產業(yè)外,還將間接帶動醫(yī)療、教育、商貿、物流等,形成一個上萬億元的“大蛋糕”。
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曾國平表示,公租房沒有戶籍限制,可以吸納四?〔,為重慶的高速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儲備。 |